超赞特产>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特产

光倒刺鲃

光倒刺鲃特产照片

浈江特产光倒刺鲃介绍

鲤科倒刺鲃属动物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棍、坑坚、光眼鱼、黄娟、粗鳞鱼。鱼纲;鲤形目;鲤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分类地位:硬骨。

光倒刺鲃特征

背鳍iv-—9;臀鳍iii—5;胸鳍i-15—17;腹鳍ii-8.侧线鳞22-26,背鳍前鳞7—8,围尾柄鳞9—12。第——鳃弓外鳃耙9一12:下咽齿3行,2·3·5—5·3·2。脊椎骨4十36——38。体长为体高的3.4-4.4倍,为头长的3.2-3.8倍,为尾柄长的6.6—8.3倍,为尾柄高的8.2一10.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4倍,为眼径的4.3—5.7倍,为眼间距的2.1一3.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2—1.6倍。体延长,前邻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口亚下值,—卜领稍长于下颌。上下唇稍肥厚,包在颌外表,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在颈部中断。鼻孔近眼前缘。眼侧亡位、偏于头的前部;眶间平坦,眼间隔宽。须2对,较发达,吻须可达眼前练,口角须略长于吻须,接近或达眼后缘。鳃盖膜于眼后缘的垂直线下方与峡部相连。鳞大。侧线完全,前段略下弯后较平宜地仲人尾鳍基个央。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外侧具狭长的腋鳞。背鳍外缘平截,起点之前有一平卧的例刺,未根不分枝绍条为软条;其起点至吻瑞较至尾鳍基的距离较小或相等。胸鳍末端远不达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后下方,其起点至臀鳍起点较胸鳍起点略近。臀鳍末端不达尾鳍基,起点至尾鳍基较腹鳍起点为近,尾鳍叉形。鳃耙短小而尖,内线有锯齿状突起,排列稀疏。下咽齿稍侧扁,末端尖而稍弯曲。鳔2室。腹膜微黑色。浸制标本背侧灰褐色,腹部黄褐色,体侧及背部鳞片外缘有褐色边,背鳍和尾鳍灰褐色,背鳍外缘有黑色边,其它各鳍浅黄色。

光倒刺鲃基本信息

光倒刺鲃简介

光倒刺鲃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河坚鱼。体形近长筒形,尾部侧扁,头宽,吻钝,腹部乳白,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

光倒刺鲃分布

光倒刺鲃属江河鱼类,喜生活在流水环境中,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干支流中。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在自然环境中以食水生昆虫、植物种子和碎片、鲜嫩青菜及屠宰场下脚料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饲料。

光倒刺鲃生长环境

一般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域中生活,它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虾等。4-5月间在水流缓慢、水草较多处产粘性卵。

光倒刺鲃补充介绍

  光倒刺鲃

  光倒刺鱼巴地方名叫青鳟、鲣钟、青娟、娟鱼、石娟、石鲩等名称。主要分布于南方的河流和湖泊,属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多石砾的中小河流。光倒刺鲃的食性据1981~1983年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藻类为主,其次为水生昆虫、螺蛳、淡水壳菜等软体动物,也食少量的苦藻、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

  光倒刺鲃具有体态靓丽、体型大(可达5公斤以上)、生长快、肉质鲜美、抗逆性强、易驯化的特点,可用人工投喂麦皮、糠、花生麸等饲料饲养,年增重可达500克以上。近年来

  ,已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养殖并不断升温,鱼价500克为30~60元之间,养殖经济效益极好。浈江区境内有光倒刺鲃苗场和饲养示范场。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光倒刺鲃”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光倒刺鲃”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