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特产

皋兰禾尚头小麦

皋兰禾尚头小麦特产照片

皋兰特产皋兰禾尚头小麦介绍

皋兰禾尚头小麦属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甘肃省皋兰县特产

皋兰禾尚头小麦,甘肃省皋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皋兰禾尚头小麦具有滑润爽口、味感纯正、面筋强、食用方便、下锅不烂、吃起来味香耐嚼等特点。民间用皋兰禾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禾尚头小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皋兰禾尚头小麦历史渊源

《兰州市志.农业志》记载:“兰州地区距今5000年前已种植小麦,汉代小麦生产仅次于粟稷”。

《皋兰史话》(2004年7月版)记载,皋兰禾尚头小麦的种植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皋兰禾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明清时期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皋兰年鉴》(2013年10月版)记载,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皋兰禾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皋兰禾尚头小麦是种植于皋兰北部地区人工铺压的砂田中生长的一种小麦品种,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发达的须根系,可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具备极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抗倒伏和抗病力强等特点。皋兰禾尚头小麦叶小而窄,株高122厘米左右,穗无芒,呈圆锥形,颖壳色红,成熟后口紧,不掉籽。麦粒椭圆、褐红色,细长,属硬质小麦,麦粒截面呈玻璃质状,硬度高,千粒重达35.0克左右。用禾尚头小麦生产的面粉微黄色,粉质细沙,纤维少,粗蛋白、赖氨酸含量较高,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特别是面筋含量高,是制作“兰州拉面”、“皋兰长寿面”的最佳原料。

内在品质指标:“皋兰禾尚头小麦”粗蛋白≥14.0克/100克;粗纤维≥2.2克/100克;淀粉≥64.0克/100克。尤其是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总量≥13.0克/100克。其中谷氨酸≥4.32克/100克;脯氨酸≥1.60克/100克;亮氨酸≥1.13克/100克。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赖氨酸含量高出0.1~0.2%,面筋含量高出4~5%。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

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地环境

皋兰禾尚头小麦土壤地貌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耕地面积44万亩,还有大量的弃耕地和荒山荒滩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为黄土梁峁、沟谷和小川台地等类型,地势为北高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土地肥沃,生长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禾尚头小麦产业。

皋兰禾尚头小麦水文情况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流经什川乡全境,县内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灌溉面积25万亩。有三座容量分别为8万、10万、135万立方米的水库。

皋兰禾尚头小麦气候情况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2℃,最高37℃,最低-25.4℃。年平均降水量266毫米,年蒸发量18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皋兰和尚头小麦的生长。

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品荣誉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皋兰禾尚头小麦”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皋兰禾尚头小麦地理标志

皋兰禾尚头小麦地域保护范围

兰州市皋兰县所辖忠和镇、石洞镇、九合镇、黑石川乡、水阜乡等5个乡镇3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104°22′,北纬36°05′~36°50′。

皋兰禾尚头小麦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3-1783。

安全要求

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地环境按照《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符合皋兰禾尚头小麦卫生新标准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选地、整地:选择肥力中上、轮作三年以上的旱土地、旱砂地。旱土地每年秋深耕一次,深耕15~20cm,打破犁底板结层,充分接纳雨水,及时磙耙保墒。旱砂地是将砂石铺在耕地上得来的。铺压砂田的主要工序是:铺砂前,先将耕地深耕、破碎、耙平,施足底肥,将土肥均匀翻入土壤之中,用刮板将地面刮平,再用石磙镇压落实,使地面紧平,以利耕作时不易翻起与砂混合,然后将砂砾均匀地铺压在土地上。旱砂地只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耕犁疏松,以利充分接纳雨水,蓄水保墒。

2、施足底肥:旱土地、旱砂地多位置偏远,道路崎岖,一般只施化肥,亩施磷酸二铵25~30公斤,播前耧播条施。或拌种时作为种肥和种子混和施入,亩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

3、选种、处理

3.1选种:每年选用当地自留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具有本品种特性的种子,除去秕粒、病粒、杂质等。

3.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晒种,将种子摊在席上或帆布上,夜晚堆起,白天摊开翻晒,晒3~4天即可。然后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25%粉锈宁0.5公斤干拌,可防白粉病、锈病。浸种:每10公斤水加0.1公斤磷酸二氢钾可浸100公斤小麦种子。

3.3适时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2℃左右,表土层解冻5-10厘米为播种适期,小麦行距30厘米,做到深浅适宜,下籽均匀,覆土一致,在3月底前播完。

4、田间管理

4.1苗期:出苗期间遇下雨,雨后及时松土出苗。

4.2叶面追肥:分蘖期、拔节期可视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宝、微量元素等叶面肥。喷肥要避开阴天,喷施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4点以后。喷施后24小时内如遇雨天,需补喷。

4.3病虫害防治:4.3.1麦茎蜂:5月下旬-6月上旬用10%氯氰菊脂乳油250毫升加水2.5公斤后与40~50公斤细沙土拌匀在雨前(或灌水前)均匀撒施在麦行中。4.3.2蚜虫、吸浆虫:6月下旬~7月上旬用50%抗蚜威可湿粉剂每亩5-1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4.3.3锈病:6月中旬-7月上旬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1500倍喷雾防治。

4.4收获:植株变黄,茎节处微带淡黄色,麦粒呈现本品种原有特色时收获。选择无污染的晒场,晒干扬净,颗粒归仓。

5、生产记录认真记录皋兰禾尚头小麦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建立皋兰禾尚头小麦生产过程记录档案,记载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各销售点要有销售台账,建立皋兰禾尚头小麦加工销售档案,记载皋兰禾尚头小麦销售的去向、数量、等级、时间。

皋兰禾尚头小麦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皋兰禾尚头小麦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皋兰禾尚头小麦补充介绍

  小麦精品“和尚头”

  “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点是耐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面筋高、口感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和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兰州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皋兰种植“和尚头”小麦的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兰州市志·农业志》记载:“兰州地区距今5000年前已种植小麦,汉代小麦生产仅次于粟稷”。明代以前,兰州地区种植小麦,仅限于市区近郊。而兰州城北广大地区,即现在的皋兰、永登秦王川、景泰、白银市等地,历届羌、戎、匈奴、鲜卑、吐蕃、蒙古等民族居住,以游牧为主。

  “元末,饥荒严重,人民死亡流离,土地大部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至二十三年(1389年),甘肃庄浪卫等地出现荒地垦壁,粟麦有获,米价日减,每石至500文的景象。”

  明初开荒种麦,并非就是现在的“和尚头”。现在的“和尚头”小麦,是在皋兰气候干燥、·强光日照自然环境下,经长期自然条件的选择和劳动人民对小麦品种选育的产物。元代以来,皋兰气候日趋干旱。据解放以来气象观测记载,皋兰年平均降水量266毫米,年蒸发量1807毫米,是降水量的7倍。皋兰降水多集中在7月、8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80%。相对湿度平均为54%,绝对湿度为6.6毫巴,干燥度为1.89,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资料分析,平均十年中六年是春末夏初早,平均两年发生一次伏旱。干旱发生机率为87%。这与“十年九旱”的民谚是相吻合的。皋兰县地区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强光照。平均日照时数大于或等于5℃的积温3216.6℃,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802℃,无霜期144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法则,“和尚头”小麦正是在500年的栽培历史中,经自然选择选育的小麦精品。

  “和尚头”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为须根系,主根可入土300厘米以上。次生根多集中在20厘米~50厘米的耕作层,以利于充分吸收其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茎直立中空,由4~6个生长节组成。在新砂地和雨水较正常的年份,“和尚头”小麦分蘖成穗率可超过10%。蘖小叶窄,无腊粉,株高122厘米,穗状花序,小穗有2朵~3朵花,穗无芒,圆锥形,壳色红,成熟后口紧,不掉籽。颖果椭圆、红色,麦粒中、小,较细长。发芽时,芽鞘坚硬、粗壮而长,鞘尖锐利似锥,可刺破坚硬的砂层或土块,利于抗旱深播、早播。“和尚头”小麦质量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这是在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植物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结果。据省农科院、甘农大测定,“和尚头”小麦千粒重35克,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乡的白坡、大横、石青等地的“和尚头”粗蛋白含量18.54%,赖氨酸含量0.54%,干面筋含量13.9%,湿面筋37.05%,沉淀质29.8%。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和尚头”属硬质小麦,咬断麦粒,茬口呈玻璃质状,硬度达14.9,也高于其他小麦。“和尚头”小麦粉质较细、砂,含纤维少,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是兰州地区做拉条子、馒头的最佳原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和尚头”面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和尚头”小麦具备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土壤含水仅有5%~10%的极干旱土壤上,也能开花结实,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时,生长正常。播种时,新砂地不需施肥,中砂地用耧种点化肥即可(一般亩种10公斤尿素或硝铵)。生长期内不需要追肥。“和尚头”小麦的另一特点是高效益、低成本、无污染。生产每公斤“和尚头”所需成本只需0.18元左右,而水地小麦需0.8元左右。“和尚头”小麦的市场价格要比水地小麦高30%以上。由于“和尚头”在种植中,基本不施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和尚头”小麦一直是干旱地区粮食作物的主栽品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县种植20多万亩,60年代增至36万亩左右。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1980年“和尚头”种植面积仍在20万亩左右。1986年以后,“和尚头”种植面积10~12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其中,8万亩旱砂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4万亩早土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45公斤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的发展已面向市场经济,由数量型向质效型转变。“和尚头”小麦将以其质量高、效益高、低成本、无污染等品质优势,成为质效种植业的首选品种。种植技术方面,在压砂覆盖技术的基础上,可发展塑膜覆盖、秸秆覆盖。蓄集雨水滴灌、喷灌,使“和尚头”单产稳定在100公斤~120公斤左右。

  地域范围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05′至36°50′、东经103°32′至104°22′。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县城距兰州、白银两城均为45公里。皋兰禾尚头小麦产地范围为忠和镇、石洞镇、九合镇、水阜乡、黑石川乡等5个乡镇34个行政村,年种植总面积690公顷,年产量1350吨。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皋兰禾尚头小麦”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皋兰禾尚头小麦”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