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特产>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特产

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特产照片

歙特产三潭枇杷介绍

三潭枇杷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水果

三潭枇杷,安徽省歙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潭枇杷果形圆润,色泽艳丽;果面洁净,茸毛完整,光滑细腻;皮薄肉厚,甜酸适度;柔嫩多汁,细腻化渣,清香爽口。

2015年10月,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三潭枇杷历史渊源

宋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撰《新安志》中有三潭枇杷记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许承尧著《歙县志》提到瀹坑、瀹潭、章潭、绵潭一带出产枇杷最多,富岱及打猎黄村亦产之,移栽数次则肉厚核小。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歙县枇杷》记载,歙县枇杷产量多时,大有供过于求之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天气奇寒,着果大树,多被冻死,全区所产不及担,损失极巨。

1978年,徽州地委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三潭枇杷生产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

三潭枇杷产品特点

三潭枇杷果形圆润,色泽艳丽;果面洁净,茸毛完整,光滑细腻;皮薄肉厚,甜酸适度;柔嫩多汁,细腻化渣,清香爽口。

三潭枇杷产地环境

三潭枇杷主产于歙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故名。称为“三潭”,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村一带,群山环抱着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山峦环抱,“三潭”特有的小气候,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的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潭枇杷产品荣誉

2015年10月,三潭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21年9月13日,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潭枇杷地理标志

三潭枇杷地域保护范围

三潭枇杷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歙县新安江流域的3个乡镇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具体包括深渡镇的漳岭山村、绵潭村、漳潭村、三源村、漳村湾村、淮源村、深渡社区;坑口乡的瀹潭村、金龙潭村、薛坑口村;徽城镇的南源口村、南屏村。

三潭枇杷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红肉类:大红袍、光荣、朝宝、金水等;白肉类:白花、鸭子白等;黄肉类:黄袍、东来等。

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壤,土壤质地为砂壤土;pH值5.5至7.0;有机质含量≥1%。

栽培管理

苗木繁育:本砧嫁接育苗。

栽培技术:

定植时间:分春植和秋植。春植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秋植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栽植密度:≤44株/667m。

施肥:年施有机肥≥30t/hm。

花果管理:每个花穗大果型留2至3个果,中果型留3至5个果,小果型留5至7个果。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收

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红(黄)肉类果实转黄、白肉类果实转淡黄时分批采收;雨天禁止采收。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

红(黄)肉类≥9%

白肉类≥11%

总酸量

红(黄)肉类:≤0.7g/100mL果汁

白肉类:≤0.6g/100mL果汁

固酸比

红(黄)肉类≥16:1

白肉类≥20:1

单果重

≥20g

三潭枇杷补充介绍

  “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产于安徽省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故名。“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绵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枇杷是老幼皆宜的益果,民间有“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的赞语。营养成分除含有较多的果潭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7,这是一种防癌营养素。在葡萄糖注射液问世前,我国中医常施用枇杷汁以维持不能进食者的生命。鲜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于健康。

  特产信息最后更新@2022-02-24,如果您发现“三潭枇杷”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我要对“三潭枇杷”点赞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